重阳佳节吃螃蟹

日期:2011-09-01 浏览:23542
       重阳佳节吃螃蟹是一种民间习俗。毫无疑问,这天的螃蟹已经不只是普通的食品,而且成了传统文化的载体,犹如正月十五吃汤圆、五月初五吃粽子等一样,曾经是过去许多地方和人家不可或缺的风物。

       农历的九月初九,称为“重九”,古人以“九”为阳数,九月初九是两阳相会,因此又称“重阳”。重阳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,这天要登高、饮酒、食糕(糕与高谐音)、赏菊、插萸,一一都有意蕴,给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。

       大概从唐代开始,重阳又增添了食蟹:

       九月九日,(唐)中宗幸临渭亭,登高作诗……时景龙二年也。御制序云:“陶潜盈把,既浮九酝之欢;毕卓持螯,须尽一生之兴。(转引自明《王昌会诗话》卷之四《帝王上》)
       酒味已醇新过热,蟹黄先实不须霜。(宋·韩琦《九日水阁》)
       爱秋来时那些:和露摘黄花,带霜烹紫蟹,煮酒烧红叶。人生有限杯,几个重阳节?(元·马致远《双调·夜行船》)
       左持蟹螯右持酒,不觉今朝又重九;一年好景最斯时,橘绿橙黄洞庭有。(明·唐寅《江南四季歌》)
       佳节入重阳,持螯切嫰姜。(清·郑燮《留秋》)
       重阳时以良乡酒配糟蟹等而尝之,最为甘美。(清·富察敦崇《燕京岁时记》)
       扬州好,重九快我曹。联袂菊桥同访绝,振衣梅岭更登高,沽酒晚持螯。(清·黄鼎铭《望江南》)

       此外,浙江绍兴民谣:“九月九,湖蟹过老酒”;江南名谚:“九月重阳吃爬爬”(爬爬为螃蟹的俗称)……都透露出重阳食蟹的信息。特别应该提到,曹雪芹《红楼梦》里的林黛玉说“对斯佳品酬佳节”,薛宝钗说“长安涎口盼重阳”,说明到了清代,重阳佳节吃螃蟹已经普遍了,说明螃蟹已经成了重阳佳节不可或缺的食品了。

       据记载,特别在清代及民国年间,苏州、扬州、杭州、芜湖、南京、北京、上海等地,一到重阳,除了居民自家吃蟹之外,还亲朋相邀,文人雅集,吃蟹赏菊。名曰“持螯会”。最有意思的是,过去长江三角城镇的商店和作坊,主人往往在重阳节晚上宴请店员和劳工,这顿晚宴成为“螃蟹酒”,“吾乡重九之夕,铺家沽酒剥蟹,以犒店伙”(清·潘宗鼎《金陵岁时记》“重阳犒店伙”条)“紫蟹居然一市空,买来声价重青铜;东翁为劝茱萸酒,过却明朝上夜工”(清·孔庆镕《扬州竹枝词》),重九之夕吃螃蟹酒,成了夜工开始的预约,成了某些行业的俗例。

       为什么重阳节增添了一个吃螃蟹的节目?常规的推断,是重阳登高归来,自是疲劳,于是边喝酒边吃蟹边赏菊,解解乏,轻松轻松,再快活快活,给这天画个圆满的句号。此时,正值蟹汛,螃蟹又多又好,吃螃蟹属于自然之举,慢慢地相沿成习,积习成俗。深层的推测,恐怕与腾达和风雅的心理有关。宋·陈世崇《随隐漫录》卷三载:

       姑苏守臣进蟹,应制程奎草批答云:“新酒菊天,惟其时矣。”上曰:“茅店酒旗语,岂王言耶?”令陈藏一拟闻。先臣援笔立成,略曰:“内则黄中通理,外则戈甲森然,此卿出将入相,文在中而横行匈奴之象也。”上乃悦。

       哪里仅仅是“新酒菊天,惟其时矣”,更重要的是螃蟹内蕴美质、外露威武、出将入相、横行之象。陈藏一的批答,不只符合了宋理宗的心思,也说出了人们潜在的感觉,原来螃蟹还是一种象征着腾达和风雅的食品!

       1976年10月6日,王(洪文)、张(春桥)、江(青)、姚(文元)“四人帮”被粉碎,群众拍手称快。过了几天,便是重阳佳节。那天,人们怀着对“四人帮”“秋老难逃一背红”的讽刺心态,吃蟹庆祝。毛毛在《我的父亲邓小平》里写道:

       金秋十月,正是蟹肥菊黄的时候,著名画家黄永玉挥笔画了一幅《捉蟹图》送给立下丰功伟绩的叶剑英元帅。于是乎,捉蟹吃蟹便立即成为风尚。凡是买得到螃蟹的人,都去买蟹佐酒,而且都是指明要买”三公一母“,以宣泄对”四人帮“之满腔怒气。

       于此,我们今天在重阳节吃螃蟹,除了传统的腾达和风雅的心理之外,更加增添了一种欢庆的意蕴。

       持螯赏菊过重阳,传统的重阳佳节内容或许发生变动,比如不插茱萸,不备绛囊,可是喝老酒吃螃蟹赏菊花却是少不了的,其中的吃螃蟹注入重阳节之后,使这个传统佳节变得更生动、更情趣、更口福、更光彩了,已经犹如七月初七吃瓜果,八月十五吃月饼等一样,是必备的风物了。
关键词: 正宗阳澄湖 大闸蟹 大闸蟹礼卡 大闸蟹礼盒

下一条:九月团脐十月尖

上一条:初秋食蟹正当时:六类美味螃蟹推荐
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