蟹圣,蟹神,蟹仙

日期:2015-09-27 浏览:3919
    “蟹圣”巴解

作为曾和恐龙们一起玩耍的蟹们,在地球的时间远比我们人类久远。后来恐龙们集体玩失踪,蟹类突然寂寞了起来。幸好一群叫做人的物种走下的大树,地球又开始变得热闹。

对于蟹们而言,作为这块土地的老住户,出于礼节,应当问候一下这群新来的住客。然而蟹们万万没想到,这群小伙伴打招呼的方式很别致——快到碗里来。

蟹们心想,种族间差异在所难免,入乡随俗也好。一边往碗里爬,一边小声议论着:碗是个什么东西?可以吃吗?

正当无人解惑时,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:导演,抢戏啊,剧本上不是说,蟹们应该先攻击人类,然后被我给收拾了吗?怎么会这么顺利就到碗里了,没我啥事了啊!随后又传来另外一个男人的声音:你懂艺术吗?你知道什么叫票房吗?你知道几千年后大闸蟹的身价吗?忍忍了,在写影评的时候,会通知水军给你弥补的,么么哒。

 

蟹们后来得知,这名演员叫巴解,再后来的确找了一位叫鲁迅的人,给他写了评论:第一个吃蟹的人,需要很大的勇气。巴解也凭借果然胆识,超然气度,被后世奉为敢为天下先的“蟹圣”,当年巴解第一次吃蟹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巴城。

 

“蟹神”毕卓

 

在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阶层的饮食习惯中,秋冬时节,“左持螯”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动作,和现在拍照时的剪刀手有一拼。当然不尽相同,左持螯对于文人们来说代表着风雅、潇洒,以及对于世界那么大,想去看看的向往,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吃。说到“左持螯”就不得不提它的发明人,他生活在以吃蟹腿为荣的时代,是一位让现在那些“五斤姐”“六斤哥”汗颜的“一坛哥”,他就是位列“江左八达”的毕卓。

魏晋时期的中国上层人士,极尽疯癫,现在的土豪阶层,在他们面前简直就是浮云,毕卓就生活在那个充斥着炫富、炼丹、狂饮、不羁的时代。毕卓也曾是体制内的人,官至吏部郎,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公务员局长,按照魏晋时期的行政级别划分,属六品。后因上班期间饮酒,违反八项规定,被免职。

2014年6月2日,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夜场,齐白石的一幅《毕卓盗酒》拍出800万高价。恐怕毕卓未曾想到,让自己丢掉“铁饭碗”的悲催嗜好,竟在后世受到如此追捧。其实毕卓have a dream,他曾说到:“得酒满数百斛船,四时甘味置两头,右手持酒杯,左手持蟹螯,拍浮酒船中,便足了一生矣。”此言一出,“左持螯”成为一种风尚,并流行千年,毕卓也荣升“蟹神”。

 

“蟹仙”李渔

李渔对蟹的感情,已经不能用爱来形容,已经是痴了。他在《闲情偶寄》中写道:“予于饮食之美,无一物不能言之,且无一物不穷其想象,竭其幽渺而言之;独于蟹螯一物,心能嗜之,口能甘之,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,至其可嗜可甘与不可忘之故,则绝口不能形容之。”翻译成白话文什么意思呢?——哥什么样的美食没吃过,但在蟹的面前,那些都是浮云。至于为什么对蟹那么痴迷,只有一句话回答:爱上你,没道理。

对于大闸蟹的味道,李渔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,他曾说:“蟹之鲜而肥,甘而腻,白似玉而黄似金,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,更无一物可以上之。”所以说,什么都不怕,就怕吃货有文化,这句话要是发到朋友圈,立马高大上,还愁没人点赞?

关于吃蟹,李渔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,反感“以之为脍者”的做法,认为这样会让“腻则腻矣,而蟹之真味不存。”,对于李渔而言,最厌恶的是“断为两截,和以油、盐、豆粉而煎之,使蟹之色、蟹之香与蟹之真味全失。”这应该和面托蟹的做法相似。

李渔所提倡的吃蟹方法是“凡食蟹者,只合全其故体,蒸而熟之,贮以冰盘,列之几上,听客自取自食。剖一筐,食一筐,断一螯,食一螯,则气与味纤毫不漏。”这就和现在普通吃蟹一样,专业点说就是“武吃”。

李渔一生对蟹痴迷,对于吃蟹提出了一套完整理论,并实践。加之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,潇洒豁达的个人性格,被后人称为“蟹仙”,与“蟹圣”巴解、“蟹神”毕卓一起,成为中国品蟹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。


关键词: 阳澄湖大闸蟹 蟹圣巴解 蟹神毕卓 蟹仙李渔

下一条:蟹的三种美好寓意

上一条:中华蟹道

相关信息